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审判》不怕摊事的好法官
——记湖南省浏阳市人民法院园区法庭庭长周友庚
分享到:
作者:李昭菲  发布时间:2013-06-21 16:06:07 打印 字号: | |
  “你摊上事了,你摊上大事了!”2013年蛇年春晚小品的这句台词成了2013年的流行语句。而在浏阳法院园区法庭,就有这么一位“不怕摊上事”的好法官——周友庚。他,个头不高,其貌不扬,镜片后的一双眼睛透着智慧和威严。他常说:审判是需要正义和良知的事业,法官要依法凭良心办案。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0-2012年,他带领园区法庭审理案件1524件,其中他个人结案618件,年均结案206件。作为庭长,除了处理庭务工作外,还审结如此多的案件,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周友庚是如何做到的呢?

                         揽起企业的难事

  园区法庭位于湖南长沙国家生物医药园,辖区面积约380平方公里,有大小企业500多家,其中年税收达2000万以上的大型企业有50多家,人口约17.4万人,经济总量占据浏阳的半壁江山。随着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庭所要面对的案件类型多样,审理好这些案件关系到整个园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周友庚多年来坚持能动司法,建立法官联系企业制度,带领干警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向企业发放《服务企业发展法律风险提示》,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每年底邀请企业参加联席会议,分析涉企的典型案例,为企业“问诊把脉”,得到了辖区企业主的高度赞誉。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他多次带领干警与德邦公司、丰日公司、兆山公司等企业驱车前往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等11省市,行程一万余公里,帮助企业收回货款1500余万元。

  2011年,周友庚审理了浏阳现代制造产业基地某企业债务纠纷案4件,涉案标的4000余万元。由于公司经营策略失误,加之股东不和,最终资金链断裂,企业遭遇严重亏损,债权人在恐慌之下集中向法庭起诉。审理中,周友庚及时采取保全措施,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的同时,积极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得知该公司大部分股东愿继续经营公司,他便多次给股东做调解工作,最终促成股东内部和解,股东用融资款全额偿还了四个债权人债务,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化解百姓的忧事

  在二十多年的审判工作中,他始终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善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注重换位思考和心与心的交流,案件到了他手上,60%以上都被调解了。2010年,周友庚承办了一起公婆和媳妇争房产的案子,该案在起诉前已经当地居委会、政府部门多次调解,均无果,当事人间的矛盾冲突十分激烈。审理过程中,他多次受到当事人的言语威胁,面对压力,他没有退缩,先后五次上门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并去医院看望生病的老人。这期间有人不解,你只要给个判决就完事了,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周友庚总是笑着说:“家和万事兴。我们希望他们今后能够和谐相处,这才是做好工作的最终目的啊!”经过多次的沟通交流,当事人的态度从冷淡、强势,逐渐转化为理解和尊重,案件最终调解结案。

  2012年腊月,凛冽的寒风阻挡不了周友庚为民司法的步伐。就在那个月,他通过多方协调,七起劳资纠纷调解结案,统筹解决了40多名农民工的工资,使农民工在过年前领到了拖欠两年之久的血汗钱。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次处理纠纷都是一次破冰行动,关键是怎么找到切入点将误解破除,这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周友庚如是说。

                        解开当事人的心事

  周友庚常跟他的家人、下属和朋友说:“当官不为富。法官的清廉不是别人说出来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作为一庭之长的他,从没有利用职权为个人或亲属谋取过丝毫的私利。面对各种诱惑,他总是严辞拒绝。2012年,周友庚在审理一起析产案件时发现被告是他的老同学。面对当年同窗的说情,他耐心解释道:“同学,你应该理解我的工作。办案是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我不能听信你一面之词而下定夺。”一番话说得老同学心服口服,打消了疑虑,说道:“友庚,你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我都心服口服。”最终他申请了回避,该案依法进行了审理。

  2013年,在处理一起借贷纠纷时,当事人多次找到他想要送礼,均被他言辞拒绝。最后一次,当事人丢下1万元现金红包后撒腿就跑,他立即追了出去,义正言辞的对当事人说“我是一名法官,我的职责就是公平公正的办案,你这样做是在践踏我的尊严,请你马上把红包拿走!”当事人红着脸拿回了红包,不由激动地说:“周庭长,我打心眼里佩服您!”

                         锤炼自己的本事

  作为法律人,法律知识的更新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周友庚常利用下班和节假日休息时间继续学习、刻苦研读,凭着一股子韧性和拼劲,成为了浏阳法院第一位法律硕士研究生,并通过了2002年首届司法考试,成为了该院学习典范。他撰写的《从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谈准共同侵权行为》获湖南省民事审判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关于完善非法同居关系案件处理意见的几点思考》获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的民事审判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同时,周友庚也是浏阳法院审判委员会的委员之一。每逢院里召开审判委员会议研讨复杂案件的时候,他都格外用心,把每一次疑难案件的研讨作为一次办案经验的积累、提升业务水平的契机。可以说,对知识的无限渴求使之成为审判岗位上一位多产法官和业务精英。

  周友庚是一名庭长、一名法官,同时他也是父亲、儿子、丈夫。毋庸置疑,充当庭长和法官的角色是优秀的,而父亲、儿子、丈夫的生活角色却是不称职的。由于庭中事物繁忙、审判任务繁重,一年几乎有100天的时间在外出差,对于儿子成长的每个阶段他总是不得不缺席。他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拒绝了与朋友的聚会,甚至都很少和妻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为此,家人颇有微词,但更多的只是支持和尊重。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浏阳河水,蜿蜒直下,大围山石,坚韧不拔。周友庚的执法生涯,就像那清澈见底的水和刚正坚硬的石,清清白白、公正廉洁,时刻向世人阐述着“明如静、平如水”的法治底蕴。

                      ——刊载于《中国审判2013年》6月刊
来源:政研室
责任编辑:李昭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