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庖丁解牛”—— 看浏阳法院一场教科书式的诉源治理
分享到:
作者:姚龙武、陈梓娴  发布时间:2024-04-12 09:22:06 打印 字号: | |

产业扶贫项目深陷债务危机?四百多名农民的扶贫资金面临亏空?群体性矛盾一触即发?看浏阳法院如何“庖丁解牛”,教科书式生动演绎“枫桥经验”的浏阳实践。


绿草油油、群牛游牧。这原本是浏阳市某农牧科技公司承接了省重点产业扶贫肉牛养殖项目后应当出现的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该公司的肉牛养殖项目全部亏损,承诺无法兑现,这让投入全部扶贫到户资金的乡亲们心急如焚,情绪激动。多方维权无果,无奈之下,乡亲们纷纷到浏阳法院要讨个说法。

公司负债累累,农户心急如焚

浏阳市某农牧科技公司于2018年开始经营肉牛养殖,先后于2019年、2020年承接了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个,该项目服务范围辐射12个村,涉及农户175户440人。为实现产业扶贫资金持久增效,农户将国家拨付的2000元/人的扶贫到户资金投入该公司,委托其作为帮扶主体统一购买肉牛进行养殖。双方约定帮扶期限为5年,该公司每年按照扶贫到户资金的8%分红给农户。

受疫情影响,加之经营不善,该公司肉牛养殖项目出现亏损,分红迟迟无法兑现。农户多次要求该公司退还所投入的扶贫资金未果,纷纷涌入浏阳法院沿溪、大围山法庭,要求诉讼维权。

凝聚多方合力,高效实质解纷

“涉及一百余户四百余人的利益纠纷,情况很棘手,不及时妥善处理将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后续纠纷更是源源不断。”浏阳法院沿溪法庭庭长汤铁镖说道,“以一纸判决来收尾不是群体性纠纷的最优解,坚持调解优先,从源头化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该群体纠纷涉及人数众多,且关乎民生,处理不慎极可能引发群体矛盾,造成负面影响。能否妥善处理好本案系列纠纷,直接考验浏阳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和化解群体纠纷的能力。收到预警信息后,浏阳法院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调度部署,成立由一把手牵头,沿溪法庭、大围山法庭及立案庭诉调对接中心骨干力量联合组成的工作专班,迅速深入事发村镇,通过现场查看、走访农户,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村组负责人深入沟通,详细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纠纷成因,充分听取公司股东和农户的意见和诉求。掌握清楚情况后,我院立即研究部署化解工作,针对本案制定了“法庭支持、乡镇主导、村委协调、公司配合、股东参与、分组化解”的工作思路。

“如果要法院裁判,其实案情并不复杂,村民胜诉的几率很大,但公司已经亏空,没有履行能力,达不到实质解纷的效果,只有发动各方力量做公司股东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浏阳法院大围山法庭庭长何春华坦言。

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我院沿溪法庭、大围山法庭积极争取当地镇党委政府支持,与司法所、村委会商定联动调解方案,同时将法官、镇政府工作人员、各村支两委委员、村民小组组长分成13个调解工作小组,分别对接公司5名股东和175户农户,实现全面覆盖、多向发力、同频共振。

“群体性纠纷的化解仅靠法院一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当地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让所有有利于纠纷化解的力量都参与进来,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诉调对接中心负责人姚龙武说道。

历经十余天的上门、蹲点、循环做工作,在多方齐抓共管的努力下,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直至达成一致:5名股东自愿筹集40万元用于退还给农户,四百多名农民陆续签订调解协议,领取补偿款。至此,四百多起纠纷成功实现诉前化解。

“感谢你们,让我们顺利拿回了扶贫资金。”拿到退款的村民激动地握住姚龙武法官的手说道。

延伸司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本案是浏阳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走出去”“沉下去”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浏阳法院深入贯彻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充分发挥法庭“桥头堡”的作用,坚持能动司法,助力乡村振兴,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土地承包、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问题,主动开展巡回审判、连村止讼、送法上门、解纷到家等活动,将普法宣传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把庭审现场和法治课堂搬进田间地头, “现场直播”式开展诉源治理,定期指派员额法官与专职调解员入驻诉源治理工作站及物业、道交、医疗、食药品等专业性矛调中心,将法院调解室搬进全市所有村(社区),加强对村(社区)调解组织指导,同时加强与党委、政府部门协调联动,推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纠纷预防化解网络,以能动司法引领社会价值新风尚,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连续多年实现收案数下降,奋力书写新时代浏法“新枫景”。

 
责任编辑:彭睿